在對實驗物質毒性進行鑒定時,根據使用濃度、毒性損害程度、毒性作用器官以及所需觀察或了解實驗現象及目的,把鑒定程序依次分為四大實驗階段。本文主要介紹毒性鑒定的四大階段及
暴露染毒方法。
(1)**階段(急性毒性實驗、眼刺激實驗和皮膚刺激實驗)
主要是急性毒性參數的測定和了解受試樣品對皮膚、粘膜的刺激性以及致敏性,為毒性分級和標簽管理提供依據。同時,可了解受試樣品對機體造成急性損害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並為**階段各項實驗的劑量設計提供依據。在測定LD50時,一般要求用兩種動物,暴露染毒途徑應包括所有人體可能的接觸途徑。
• 急性吸入毒性實驗
• 急性經皮毒性實驗
• 急性經口毒性實驗
• 急性眼刺激性/腐蝕性實驗
• 皮膚刺激性/腐蝕性實驗
• 皮膚變態反應實驗(皮膚致敏實驗)
(2)**階段(亞急性毒性實驗和致突變實驗)
主要是了解受試樣品的亞急性毒性和遺傳毒性,為第三階段各項實驗劑量設計和觀察指標的選擇提供依據,並對受試樣品的致癌性進行預測。
• 鼠傷寒沙門氏菌回複突變實驗(Ames實驗)
• 體外哺乳動物細胞染色體畸變實驗
• 體內哺乳動物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實驗
• 體內哺乳動物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實驗
• 哺乳動物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染色體畸變實驗,或
• 精子畸形實驗
• 齧齒類動物顯性致死實驗
• **毒性評價實驗方法
• 亞急性吸入(14/28天)毒性實驗
• 亞急性經皮(21/28天)毒性實驗
• 亞急性經口(28天)毒性實驗
(3)第三階段(亞慢性毒性實驗、致畸實驗、繁殖實驗)
通過亞慢性實驗進一步確定多次重複暴露染毒的毒作用性質和靶器官,初步確定NOAEL或LOAEL,為第四階段各項實驗的劑量設計和觀察指標的選擇提供依據;通過致畸實驗判斷受試樣品的胚胎毒性及其是否有致畸性。通過繁殖實驗,可判斷受試樣品對生殖過程的損害作用。通過遲發性神經毒性實驗,可判斷受試樣品是否具有遲發性神經毒作用。
• 亞慢性吸入毒性實驗
• 亞慢性經皮毒性實驗
• 亞慢性經口毒性實驗
• 致畸實驗
• 兩代繁殖毒性實驗
• 遲發性神經毒性實驗
(4)第四階段(慢性毒性實驗和致癌實驗)
通過慢性毒性實驗可確定受試樣品的NOAEL和LOAEL,為推算受試樣品的安全接觸限值提供依據。通過致癌實驗可以確定受試樣品對受試實驗動物的致癌性。通過代謝動力學實驗可以了解受試樣品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特點,了解蓄積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靶器官和毒作用機理。
• 慢性吸入毒性實驗
• 慢性經皮毒性實驗
• 慢性經口毒性實驗
• 致癌實驗或慢性毒性實驗合並致癌實驗
• 毒物代謝動力學實驗
以上所述毒性鑒定的四大階段及暴露染毒方法,是國內毒理學中化學品毒性鑒定的*早的規範型方法,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其中不少實驗方法已經獲得較大發展,如吸入毒性實驗的口鼻式吸入暴露染毒技術以及Ames實驗和哺乳動物體外細胞實驗的體外暴露染毒技術,然這四階段式毒性鑒定程序方式仍是毒性鑒定必要堅持的基礎。